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位置:  网站首页>>新田检讯 >>

农 大 烧 麦 情

作者: 原创    来源: 本站    关注:2048   时间:2017年8月17日   【  

  盛夏7月,我回到了阔别四十余年的长沙。尽管烈日当空,艳阳高照,我等几个白胡子老同学仍像个孩子般快乐地转街窜巷地寻找着记忆中的长沙小吃和大吃。有人提出吃烧麦,并要到湖南农业大学旁边的烧麦店去吃,大家一致同意。来到农大烧麦店,店还是在湖南农大和长沙农校的三叉路口,只是房子高了,店面宽了。一大盘热气腾腾的烧麦上来,我们几个六十老翁,一改才高八斗,学富五车的儒雅相,一手一个烧麦,争先恐后的往嘴里塞。啊!香、滑、爽,吃进嘴里的不仅是味道,更有那记忆深处的美好回忆。

  记得1976年10月,我们刚进大学,例行的一个月军训把我们累得腰酸腿痛,一个个倒在床上爬都爬不起来,可谁要叫上一声吃烧麦去,那就象听到命令一般,起床、穿鞋、戴帽、精神抖擞地去烧麦店。

  现在的人打赌是千儿八百的,而我们那时豪气来了,几个同学聚在一起,也赌上一把,最大的赌注就是烧麦,最奢侈的生活也是吃一顿烧麦,那烧麦的香气,烧麦的口感至今记忆犹新。

  烧麦又称“捎卖”,意思是“捎带着卖”;也有人说因为烧麦的边稍皱折如花,又称之为“稍美”,意思是“边烧美丽”。据说,乾隆年间,有一家饭庄叫月明楼,掌柜安三泰来自天津。掌柜的小舅子叫刘三,帮着姐夫在长沙城里卖包子。刘三十分聪明,无论什么活都干得又好又快。但是他给姐夫帮忙,是不拿工钱的。只是在每屉包子出笼后,下屉包子还没上笼之前,捎带着卖几笼自己做的包子,没想到,刘三的包子皮薄馅精,一下子抓住了人们的胃口。于是姐夫嫉妒了,就不给他用擀面杖。刘三只好用碗来擀皮儿。时间长了,皮儿擀得薄如玻璃纸,他用新鲜的猪肉做馅,不肥不瘦,再加上葱鲜姜嫩,再用鸡汤一搅和,包好后用急火一蒸,满街飘香。这么好吃的包子总得起个堂堂正正的名字呀!刘三说:“这包子原来是捎带着卖的,就叫它‘捎卖’吧!”现今烧麦已成了早点,也有正餐吃的。已经约定俗成叫“烧麦”了。

  名字沿袭至今,不少人谈起烧麦眉飞色舞,我们几个老同学对农大烧麦店的烧麦更是一往情深。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最新图文



版权所有:湖南省永州市新田县人民检察院  备案号:京ICP备10217144号-1
邮编:425700 地址:湖南省永州市新田县人民检察院 电话:0746-4781112
您的IP:18.188.246.41  页面执行时间:187.500毫秒  [后台管理]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官方微信
扫码关注官方微博
官方微博